随着现代人们生活环境发生变化,饮食不规律,酷爱垃圾食品,奶茶甜品不离口,运动少,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以上种种不良生活方式成为了孕育一种对健康危害极大的慢性病——糖尿病的绝佳温床。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1年发布的第10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全球超20%糖尿病患者来自中国,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4亿人,患病率达11.6%。从2011年到2021年的十年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增长率高达56%,预计未来20年仍将处于增长趋势,且糖尿病发病开始出现了年轻化趋势,18岁以下的糖尿病人群占0.6%,18-24岁占8.7%,25-34岁占23.1%。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口渴多饮;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代谢负平衡,渐见乏力、消瘦,儿童生长发育受阻;病人常有易饥、多食。
此外,糖尿病还有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如皮肤干燥瘙痒,视物模糊,疲劳、手脚麻木,感觉迟钝。然而,糖尿病初期通常没有症状,因此须定期做健康检查,才能及早发现糖尿病。
首先,升高的血糖会损害肾脏小血管,造成糖尿病肾病,导致有毒物质无法排出,甚至发生肾衰、尿毒症。其次,糖尿病还容易引起视网膜的小血管病变,损伤视力,甚至引起失明。此外,糖尿病血糖升高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累及全身较大的血管,导致血管硬化狭窄,损害相应器官。
不仅如此,糖尿病血糖升高还会损害神经,最常见的是导致下肢远端神经感觉功能障碍。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泡脚时,明明水很热却感觉不到,容易导致脚被烫伤。长期的下肢血管和神经损害会引发糖尿病足,即足部发生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整个脚坏死,需要截肢的情况。据相关文献显示[1],罹患糖尿病足的患者5年、10年死亡率分别为24.6%和45.4%。
有效预防糖尿病应主动践行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合理饮食。改善不良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可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的指导建议。
②坚持运动。建议每天6000步,可以选择散步或慢跑,运动可以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脂肪代谢,促进葡萄糖的氧化运转。
③保证充足睡眠。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日的睡眠时间应为6-8小时,长期熬夜会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
④控制体重。肥胖,尤其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了有效预防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至正常范围。最简单的方式是计算BMI(身体质量指数)即:体重(公斤)÷身高²(米)。BMI指数在18~25之间为正常体重;25~27.5属于超重,超重不属于肥胖;27.5~32.5属于轻度肥胖;32.5~37.5属于中度肥胖;超过37.5属于重度肥胖。
⑤体检时关注血糖指数。若数值出现持续异常,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目诊的方式来做好糖尿病的预防。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糖尿病是代谢类疾病,即人体内脏腑组织的代谢机能出现了异常,而目诊仪则可以通过观察白睛各个不同部位出现的某些特定形态的血脉、色素和浸润块改变,从而诊断出其形体内在气血盛衰(即新陈代谢)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从而做好对糖尿病的提前预防。
白睛无影成像健康智能分析系统(目诊仪)是以传统中医目诊实践和现代球结膜微循环理论为基础,采用无影成像和AI技术,对白睛眼象特征进行高清采集、智能分析、综合评估,出具中医证候和易发病症报告,并从饮食、运动、情志、针灸、药浴、体检等方面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助力中医诊疗服务向智能化、标准化、客观化方向发展。
医疗器械证书注册号:川械注准20182160164
关注目诊,做好健康检测
客服热线:400-9968-999
(工作日 0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