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蕾 牛伟坤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正在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多位代表聚焦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从分级诊疗、科技赋能、立法保障等角度共话健康中国战略。
●文献代表
加快推进医疗集团建设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朝阳区委书记文献关心民生,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一份《关于固化分级诊疗制度,加快试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议》。文献说,实践中,分级诊疗体系在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献介绍,朝阳区现有1953家医疗机构,以中日医院、朝阳医院、安贞医院、垂杨柳医院四家医联体医院为牵头单位,已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
实践中,分级诊疗体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中。去年,朝阳区11家三级医院通过转诊平台向基层投放号源444万余个,占预约转诊投放量的74.32%;四家医联体牵头医院门诊挂号量938.6万人次,向基层放号330万余个,占35%,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体现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患者可以带药输液、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大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医院进行指导,使患者可以接受高水平的医疗诊治。
基于实践,文献建议,要固化分级诊疗制度,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特别是在医疗机构数量多、隶属形式多样、就医需求大的地区,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试点,实现对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从“治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程京代表
科技赋能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乡村振兴、健康先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京关注到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水平提升问题,他认为科技赋能是重要解决途径。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49万个行政村共设59.9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工作人员136.3万人;村医数量还在以每年5万左右的数量锐减。与此同时,村医服务能力弱,诊疗能力有限,持有执业医师证书的乡村医生,仅占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约三分之一。乡村卫生所、医疗室缺乏必要而精密的医疗器械,导致村民流向县市级医院。但多数村民在面对大病时承担不起所需费用,又不得不寻求乡村医生的帮助。
针对这一现状,程京建议,应重点发展乡村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的诊疗平台,使村民在基层就能借助先进的智能诊疗技术和设备,把病看得准、治得好。此外,鉴于中医药在乡村基层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氛围,还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突出优势。
程京建议,逐步推进智能中医诊疗设备进基层,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并搭建起中西医结合的基层诊疗体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对乡村基层人群进行预防式健康筛查及管理,对健康问题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防止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同时,还应加强基层慢性病及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
●马一德代表
持续推进安宁疗护立法
“安宁疗护,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对临终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社会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安详、有尊严地离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建言促进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健康发展。
自2015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安宁疗护发展政策,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也在稳步扩大。在马一德看来,我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该项工作起步较晚,仍存在服务规范、标准及药物监管制度尚未完善,收费标准不明确,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
马一德认为,促进安宁疗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应持续推进安宁疗护立法,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宁疗护单行法,明确安宁疗护的权利属性,以及“无效医疗”的定义,并规定安宁疗护的服务程序,为安宁疗护的医生执业、机构设置、医疗保障救助等提供法治保障,实现终末期患者的“善终”。
此外,他建议集合多方力量依靠法律、财政、政策制定严密的安宁疗护收费体系,逐步推进将安宁疗护服务纳入医保。并增设相关学科,通过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或岗位训练,为安宁疗护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